高铁车号识别系统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高铁网络的快速建设与发展,高铁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高铁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车号识别是一项基础且关键的工作,其涉及列车调度、车辆维护等多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车号识别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或简单的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暴露出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以及难以适应高速运行环境等诸多问题。而且,根据高速铁路正线设备安装要求,高度应避免阻挡司机视线,设备安装高度不高于钢轨1250mm,而且为确保设备不会对列车运行造成干扰或被列车碰撞,设备与轨道之间的水平距离必须符合规范,距离轨道中心需大于2250mm。这些规范要求,对车号识别系统的采集设备和识别技术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如何开发高效、可靠的高铁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本项目致力于开发一套先进的高铁车号图像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兼容复兴号和和谐号等多种车型,并在列车高速运行(最高车速达130km/h)的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实现高达99.999%的车号识别率。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本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高铁运营效率,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高铁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痛点
1.高速运动带来的问题:高铁列车在高速行驶时,车号图像容易因相对运动产生模糊,尤其是当摄像头拍摄角度或距离不合适时,图像质量会显著下降。而且,高铁列车行驶速度非常快,车号识别系统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若系统处理速度过慢,可能导致识别结果滞后,甚至错过需要识别的列车信息。
2.设备安装空间受限:高铁车号自动图像识别系统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安装。具体来说,设备的安装高度不得高于钢轨1250mm,并且与轨道之间的水平距离需大于2250mm。这一高度和距离的限制使得设备的设计和布局变得更加复杂。安装位置的空间有限,尤其是在高铁的实际运行环境中,空间的紧凑性对设备的体积和功能设置提出了严苛要求。
3.光照条件的多变性:高铁车号识别系统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光照条件下稳定工作,但自然环境中光照变化较为复杂,如白天、夜晚、隧道内、雨雪天气等。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图像的曝光度、对比度及颜色表现,从而影响识别效果。尤其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中,车号图像往往出现过暗或曝光不足的情况,给识别系统带来了较大挑战。
4.车号字符的多样性:高铁车号的字体、颜色、大小以及排列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列车和运营商可能使用不同的车号标识,甚至同一运营商的不同车型可能使用不同的字体。这些差异给车号的自动识别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当车号字符模糊或损坏时,识别的准确性会大幅下降。
解决方案
高铁车号识别系统是一个基于工业相机采集的视频流,结合自研的字符识别算法,自动识别高速列车车号的高精度解决方案。系统由三个主要模块构成:轨旁采集区、数据存储分析区和结果传输区,涵盖了从硬件、算法到系统集成的各个方面,确保系统在列车高速行驶的环境中能高效精准运行。
轨旁采集区是整个高铁车号识别系统的“前线”,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业相机,实时采集高速列车的车号图像数据。采用高分辨率、适应高速运动的工业相机,通过高速快门、短曝光时间等手段,确保能够清晰地捕捉到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号。为应对高速列车的快速移动,采集系统具备高效的图像处理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捕获和传输清晰的车号图像。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天气、光照条件下工作,如夜间、雨雪天气等,保证图像质量,甚至在低光和强光反差环境下,仍能清晰获取车号信息。
在采集区得到的图像数据会被传输到数据存储分析区,进行后续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将图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自研的字符识别算法进行处理。为了防止因网络延迟或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具备高速缓存机制和冗余存储功能,确保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存储设备采用高速固态硬盘和分布式存储架构,便于处理大量图像数据。自研的字符识别算法,通常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从图像中提取清晰的车号字符信息。该算法应具备强大的鲁棒性,能够应对不同字体、车号样式和图像质量的问题,确保高精度的车号识别。而且系统内嵌有错误检测机制,能够识别车号识别中的潜在错误(如字符丢失、误识别等),并进行自动修正,减少人工干预的需要。
结果传输区负责将识别后的车号信息传输到后台控制中心或相关系统,以便于后续的调度、监控和管理。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结果传输区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当系统识别到某些异常车号时,能够实时发送报警信息,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识别结果不仅传输给控制中心,还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升整个高铁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为相关人员提供实时的车号识别结果,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车号识别的状态,支持实时查看、查询和分析历史数据。
方案效果
高铁车号自动识别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时,车号字符识别面临的技术难题,提供了高效、精准且稳定的自动识别,极大地提升了高铁车号自动识别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图像处理算法解决了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列车的速度、震动和光线等外部因素,导致的车号图像模糊或失真。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算法,能够在面对复杂的车号背景和不同天气条件,如强光、雨雪等时,依然保持较高的识别精度。即使在列车以110km/h高速行驶时,系统也能够稳定地进行车号识别,极大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可靠性。通过算法的动态调整,系统能够识别不同车型的车号,自动适应车号的字体和规格,从而保证不同列车的车号都能够被准确地识别。通过对识别算法的不断优化,系统能够精确地识别车号字符,车号的识别率高达99.999%。这一高识别率确保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几乎能够做到零误识别。在高速行驶下,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捕获车号图像,还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图像识别和传输,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和传递,支持后台系统进行快速处理和调度。这大大提高了整个高铁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该自动识别高铁车号的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客户对于系统的高准确率、稳定性和实时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系统极大地提升了高铁运营的智能化水平。
案例推荐
彩绘动车信息识别系统基于工业相机采集的视频流分析车号信息。其基于公司自研字符定位算法,对隐藏于复杂背景的字符或者部分被遮的字符..
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货运列车视频,并对货运列车外观进行异常检测,及时发现车体破损和操作异常,包括车门开启及搭扣未落槽、车内异物、小门开启、小门搭扣未落槽、钢丝加固断裂、篷布腰绳松脱、篷布掀起等情况等...
铁路货场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对集装箱、铁路货运、集卡进出货场及场内装卸作业的有效监控及管理,以达到提升货场作业安全和效率..
天车挂钩智能检测系统结合天车运行信息,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自动进行耳轴特征点、挂钩检测和挂钩特征点检测,识别挂钩状态.
罐号包号智能识别系统基于监控相机采集的视频流分析铁罐号码。其基于公司自研算法可解决相似字符干扰问题以及字符变形问题..
智能视频结构化分析系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前端采集的视频流进行结构化分析,对进出人员进行检测、识别、角色区分;对车辆进行属性识别...
当铁路列车经过指定位置时,智能视觉列车车号识别系统触发摄像机拍摄列车车厢视频,将采集的列车车厢视频传送到工控机上进行处理...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列车外观及关键部件,包含车体结构部件和悬挂系统部件,自动识别变形、缺失、裂纹、松动、损坏或者异物等异常状态,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准度...
列车性能标记识别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模型,自动识别货运列车车号、车型、自重、载重、容积、换长等信息。该系统针对字符污渍、破损等...
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技术推动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废钢的材质、形状和尺寸,精确分类并评估其质量等级...
利用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实现社区内设施和环境卫生的高效管理。通过布设高清摄像头,系统进行实时巡检,自动检测井盖是否正常...
系统可以快速识别车辆属性,便于车辆调度与出入控制。同时,系统能够智能识别园区内的违停行为并发出警报,确保园区交通流畅与秩序井然...
系统通过分析游客的姿势和动作,识别游客体态变化,实时监控景区各区域的人流密度,帮助景区管理者有效调配资源,避免过度拥挤...
地铁车号识别系统通过高性能工业相机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高效准确地识别地铁列车的车号。该系统不仅能实现实时监控,还能自动记录车号信息...
高铁车号识别系统是一个基于工业相机采集的视频流,结合自研的字符识别算法,自动识别高速列车车号,兼容复兴号和和谐号等多种车型,并在列车高速运行的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
集装箱信息识别系统是基于工业相机与自研小目标识别算法的号码识别系统,主要应用于铁路货场的集装箱车体信息自动识别。该系统采用高清工业相机,实时采集集装箱的视频流,并通过智能算法识别集装箱的箱号、箱型、车厢号、车架号等关键数据,解决远距离、褶皱平面小字符识别问题。